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简介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依托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是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重点建设学科之一,由 1952 年建校之初创建的无线电技术专业发展形成。2007年获批信号与信息处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第四轮和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为C-,2024年软科排名进入前50%。
本学科现有专任教师41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9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8人。具有博士学位36人,比例为87.8%,45岁及以下的人员为28人,比例为62.2%。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5人,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沈阳市领军人才3人。拥有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辽宁省教学名师2人,辽宁省优秀教师2人,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人,省优秀研究生导师1人,省研究生优秀导师团队1个,省研究生与学位教育先进个人1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1人等。聘任校外兼职博导5人、硕导15人,其中包括科技部973首席科学家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中航工业首席科学家3人。
本学科拥有两个省级科研平台“辽宁省空天信息感知与智能处理重点实验室”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辽宁空天信息处理与应用中心”,一个市级科研平台“沈阳市北斗时空信息融合与智能导航重点实验室”,有力促进了学位点的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另外学位点与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和辽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共建辽宁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与沈阳飞机制造(集团)公司、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西安翔腾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沈阳航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经过多年的密切合作,建立了稳固的教学与科研实践基地。
本学科瞄准航空航天行业、国防科技工业以及信息与通信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形成了空天信息智能处理、雷达信号处理、导航与定位技术、空天通信与网络四个稳定的学术研究方向。近5年,本学科教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国防科工局高分专项项目、军委科技委项目、辽宁省重点研发计划、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和市厅级纵向科研项目共80项,承担企业合作科研项目89项,科研经费总计6412.42万元。教师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SCI/EI等高水平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近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共4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9项等。
本学科始终坚持“产学研结合,推动学科发展”的道路,紧跟国际学术趋势和工程技术前沿,在航空电子信息技术研究领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与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沈阳飞机制造(集团)公司等单位经过多年的密切合作,建立了稳固的教学与科研实践基地。培养的研究生每年都参加各类全国性科技竞赛,屡获佳绩。
本学科注重知识的前沿性、技术的先进性和研究方向的稳定性,在航空航天、军用航空、民用航空、通用航空等多个领域,实现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为航空航天等国防科技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大量的电子信息类人才,在辽宁省内和中航工业行业内有着重要影响并享有良好的声誉。